重點
- 臺灣早期離岸風力發電場建在水深不到 50 公尺的淺水區。未來場址多半會超過這個深度,需要先進浮動式風機技術與更高的資本投入。
- 政府目標是 2035 年達到 20 GW 離岸風力發電裝置容量,但成本上升與技術挑戰可能減緩進度。
- 產業界警告,更多財務支持(包括補貼、電網基礎設施升級以及更明確的許可規則)對於維持動能與吸引投資者極為重要。
- 本地供應鏈須調整升級才能生產更大型渦輪機、深水地基與專業船舶。
重要性
- 臺灣正在逐步淘汰核能發電並減少進口化石燃料依賴性,離岸風力發電是計畫核心。
-
推進至深水域可以取得更穩定的風力與以及廣闊的計畫區域,進而實現更高的長期發電容量。
展望未來
-
提高躉購電價、簡化核准流程與政府提供融資等政策調整,可能決定臺灣能否如期實現 2035 年再生能源目標。
總結
臺灣下一波離岸風力發電可望獲得重大潔淨能源效益,但需要政府更強力的支持與產業創新才能在更深層、更嚴苛的海洋環境獲得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