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中心探索更多最新動態、發表
與產業趨勢以及重要公告的資訊

工程師如何利用氫能與電爐讓鋼鐵業脫碳
工程師如何利用氫能與電爐讓鋼鐵業脫碳
鋼鐵佔全球排放 7–9%。以再生電力製氫的 H2-DRI 取代高爐,副產物為水蒸氣;再配電弧爐(可依電網快速啟停)生產低碳鋼。工程重點在電解槽效率、氫供應與製程整合,並處理間歇性電力調度。SSAB、ArcelorMittal 已推進示範,歐洲等地投入資金與政策支持。隨成本下降與基礎設施擴張,此路徑可讓鋼鐵走向規模化減排。   閱讀更多
SolarEdge 推出 Nexis:一體式模組化太陽能逆變器與電池系統
SolarEdge 推出 Nexis:一體式模組化太陽能逆變器與電池系統
Nexis 是 SolarEdge 面向住宅的整合式 PV+BESS:直流耦合、逆變器 3.84–13kW、加權效率 99%;LFP 電池單模組 4.9kWh/3.5kW,可無線卡扣堆疊至 19.6kWh,支援模組級監控與 10 年保固。IslandDER 電錶插座轉接器可避開主配電盤升級,縮短工時並節省預算,適用備援、分時電價轉移與自用率提升等場景。 閱讀更多
綠氫成為 Oman 未來能源支柱
綠氫成為 Oman 未來能源支柱
Oman 把綠氫升級為能源結構支柱,採「化石+再生」雙軌並由 Hydrom 統籌。政策側重:劃設氫能專區與土地配置、建設出口與運輸基礎設施、對齊國際認證標準、推動人才培育與產學研(SQU、CCUS、清潔氣體)。同時評估風電資源與礦產以擴大產業基礎。此路徑將強化競爭力與能源安全,帶動投資與創新,並支撐 2050 淨零目標。 閱讀更多
本月大型承購交易揭露的綠氫現況?
本月大型承購交易揭露的綠氫現況?
本月兩個 100MW+ 綠氫專案拿下約束承購協議,歐洲工業用戶帶動下,開發商同時採用「長期合作夥伴關係」與「多買家分散」兩種路徑以提升可融性與去風險。此舉加速市場成熟與標準化,也推高供應端競爭。短期仍需面對基礎設施、監理框架與成本曲線三大門檻,但承購能見度提升,有望驅動投資、策略協作與技術創新。 閱讀更多
石油熱潮背後的綠能瑰寶
石油熱潮背後的綠能瑰寶
美國頁岩油熱潮催生的鑽井與地下測繪技術,正被快速移植到地熱領域,打開無碳「基載電力」新賽道。透過更精準、更深層的鑽探與井場監測,地熱開發可跨過找點難、前期成本高兩大障礙,供電更穩、與電網高度相容。政府以稅賦與補助拉動、私人資本進場,讓地熱從示範走向規模化。若技術與融資節奏銜接得當,地熱 LCOE 具備下探空間,並在 2030 年後成為電網去碳與產業用能的重要支柱。 閱讀更多
德州選擇 Electric Hydrogen 執行電子燃油計畫
德州選擇 Electric Hydrogen 執行電子燃油計畫
HIF Global 宣布德州馬塔哥達(Matagorda)電子燃油計畫改採 Electric Hydrogen HYPRPlant 100MW 全整合電解系統,以再生電生產綠氫,進一步合成 e-gasoline/e-methanol,目標 2027 年投運。相較先前的 1.8 GW 方案,新策略強調模組化擴充、效率最佳化與再生電協同,可降低營運複雜度並提升產能穩定性。專案預期帶動當地就業與供應鏈,並為航空、海運等難以電氣化部門提供低碳燃料選項,成為大規模 e-fuels 的示範標竿。 閱讀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