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洲大舉投資綠鋼:Thyssenkrupp Nucera 計畫交付 1.4 GW 電解裝置

澳洲大舉投資綠鋼:Thyssenkrupp Nucera 計畫交付 1.4 GW 電解裝置

澳洲正在西澳啟動中西部綠鋼 (Mid-West Green Iron) 計畫,邁出重工業脫碳的一大步。這項計畫由 Progressive Green Solutions (PGS) 主導,依靠德國科技領導者 thyssenkrupp Nucera 提供 1.4 GW 電解裝置,成為迄今全球規模最大的氫能鋼鐵計畫之一。

大規模煉鋼轉型

計畫一旦投入營運,每年將生產 700 萬噸綠鋼粒,其中約 250 萬噸將加工成熱壓塊 (HBI) — 一種適合出口的高價值產品可用於低碳煉鋼。該廠在還原反應以氫氣代替煤炭,相較於傳統高壓,預計減少高達 90% 二氧化碳排放量。

展望未來,PGS 設立了遠大的拓展目標:每年 3000 萬噸直接還原粒與 1000 萬噸熱壓塊。這個產量將使「中西部」計畫躋身全球市場最大規模綠鋼計畫之列。

技術骨幹

計畫核心是 thyssenkrupp Nucera 提供的 scalum® 鹼性電解裝置,個別裝置容量為 20 兆瓦。這些模組化設計裝置可按比例調整來滿足未來產量成長。電解裝置將僅利用再生能源產生氫氣,進而實現生產鏈完全永續。

兩家公司正在努力達成工程、採購和製造 (EPF) 協議,以便確定供應條件。然而,thyssenkrupp Nucera 表示計畫不太可能在 2026–2027 財政年度之前產生實質財務影響。

時間軸與里程碑

「中西部綠鋼」計畫仍處於規劃和投資決策階段。如果最終投資決策 (FID) 獲得核准,首次出口預計在 2029 年。這個時間軸既反映了大型氫能計畫的複雜性,同時也反映了在澳洲偏遠地區開發出口基礎設施所面臨的挑戰。

未來挑戰

儘管前景可期,這項先導計畫仍面臨經濟與競爭阻礙。礦業巨頭 BHP 最近警告,在澳洲建立大規模綠鋼產業的成本可能高於海外競爭對手,引發產業長期競爭力的疑慮。高昂的勞工與能源成本,加上基礎設施限制,將考驗計畫的商業可行性。

邁向淨零

然而,利害關係極大。鋼鐵生產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 7–9%,使其成為最難脫碳的產業之一。對於其他希望結合再生能源、氫能與在地資源,大規模生產低碳工業材料的國家,西澳的成功將可作為藍圖。若按時間交付,「中西部綠鋼」計畫不僅可為澳洲鞏固全球能源轉型角色,也為全球氫能重工業設下先例。